辽阳“水稻覆膜旱作”试验研究获得成功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沈阳日报2007年1月10日报道:辽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沙岭区域站站长王有余和沙岭镇后青堆村农民技术员陈国权,在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支持下,开展“水稻覆膜旱作”试验研究获得成功。2007年1月9日记者获悉,辽阳市政府已经决定,2007年在全市大面积推广这一水稻耕作新技术,加快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陈国权家有果园,此前一直在果树行间种植小杂粮。2004年春,他找到王有余商量,能否在果树行间种植效益更高的水稻,王有余说可以试验一下。于是,陈国权利用三亩果树行间地,在旱田里搞起了“水稻覆膜旱作”试验,到秋天亩产达到701公斤。2005年,他们又在15亩旱地中进行试验,平均亩产635公斤,比种玉米亩增效600元。他们的试验得到了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大力支持,去年这一技术在沙岭镇小面积推广,种植面积389亩,试验田最高亩产达到720公斤,最低亩产661.5公斤,生产田平均亩产也达到了600公斤。
“水稻覆膜旱作”是水稻在无水层的条件下进行的旱管节水栽培技术,整个生育期间田间采用黑地膜覆盖,不建立水层,利用自然降水及主要生育期适当补水,以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一项高效节水栽培措施。采用这项技术每亩用水量只有200吨,比常规水田节水70%左右。黑地膜吸热不透光使杂草不能萌发,同时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稻苗早期生长发育。水稻整个生长期内田间无水层,使水生害虫失去了繁殖条件,减少了虫害。全部农事作业都在旱地上进行,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经过三年的试验、改进,目前这一技术已基本成熟。
前不久,辽阳市召开了技术培训暨推广动员会。市政府表示,将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补贴,调动农民种植“旱水稻”的积极性,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效益。2007年,全市推广面积争取达到10万亩,“十一五”期间达到40万亩。
信息来源: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