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推广旱地多熟制实现钱粮双丰收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四川省西充县近年来大搞增、间、混、套,推广旱地多熟制,实现了钱粮双丰收。
一、推广模式及效果
1、“粮粮”模式:改旱地麦、玉、苕一年三熟为麦、菜(葫豆)、玉、玉、苕、豆、菜一年七熟。2005年全县推广旱地“粮粮”一年七熟模式10.5万亩,占旱地面积的31.6%,占麦、玉、苕模式的70%。据调查,旱地粮食作物一年三熟变七熟,亩产粮食1050公斤(其中小麦250公斤、春玉米350公斤、夏玉米200公斤、红苕200公斤、大豆50公斤),冬秋两季蔬菜亩产3000公斤,每公斤以0.30元计,亩产值900元,粮食以每公斤1.40元计,亩产值1470元,旱地一年七熟制亩产值2370元,比麦、玉、苕一年三熟亩增粮食250公斤、增收现金1250元。
2、“粮经”模式:改麦、椒一年两熟为麦、菜、椒、玉一年四熟。2005年全县推广“粮经”模式6万亩,占“麦、椒”模式的75%。据调查,“粮经”一年四熟模式亩产粮食550公斤,蔬菜、海椒亩产值1950元,旱地“粮经”一年四熟亩产值2720元,比麦、椒一年两熟亩增粮食200公斤、增收现金1030元。
3、“粮饲”模式:小麦—小黑麦冬牧70—墨西哥玉米或普通青饲玉米—红苕—夏玉米,小麦—蔬菜—墨西哥玉米或普通青饲玉米—红苕—夏玉米。2005年全县推广“粮饲”模式5万亩,旱地“粮饲”模式比种植普通籽粒玉米套红苕亩增收500元。
二、主要作法
1、规范改制,创新模式。规范改制是创新种植制度和种植模式的前提,如旱地一年七熟的预留方式为双六尺预留规格,在头年冬季小麦播种时就必须规范留行。
2、茬口合理,适时播栽。①“粮粮”模式。小春:种小麦,预留行套韩国萝卜、大白菜;大春:冬季蔬菜收后,预留行套种春玉米,在春玉米脚下间作迟熟春大豆,小麦收后种植红苕,在苕厢中间套作夏玉米,春玉米收后种植秋菜(韩国萝卜、大白菜、上海青)。播栽期为:小麦于10月底-11月15日播种,冬季蔬菜同小麦同期播栽,春玉米于3月上、中旬播种,二叶一心移栽,夏玉米在5月25日前播完,小麦收后抢刨苕厢,红苕于芒种前栽完,迟熟春大豆于3月底-4月上旬播种,秋菜于春玉米收后及时播种。②“粮经”模式。小春:种小麦,预留行套韩国萝卜、大白菜;大春:冬季蔬菜收后,预留行套种海椒,小麦收后套种夏玉米。③“粮饲”模式。小春:种小麦,预留行种蔬菜或小黑麦冬牧70;大春:小黑麦冬牧70或蔬菜收后,种植墨西哥玉米或普通青饲玉米,小麦收后种植夏玉米和红苕。
3、推广良种,确保增产。小麦主推川麦39、川麦41、内麦8号等,春玉米主推东单60、登海11、蜀玉18等,夏玉米主推掖单19、南玉3号、登海3号,红苕主推南薯88、南薯99,大豆主推贡选1号,青饲玉米主推墨西哥玉米或普通青饲玉米,海椒主推二金条、川辣1号、川辣2号。良种普及率达100%。
4、地膜覆盖,增温抗旱。玉米、红苕、海椒地膜育苗面积达100%,确保玉米、红苕、海椒的苗子素质。春玉米、海椒全部实行膜草两段覆盖。
5、规范栽培,确保密度。小麦实行机播、砍沟点播、撬窝点播,春玉米推行单株定向移栽,亩植2800-3200株,夏玉米亩植2000-2200株,红苕亩植3000-3200株,大豆亩植1000-1500窝,海椒亩植3000窝。
6、病虫草鼠,综合防治。小麦主要防治条锈病、赤霉病、蚜虫、红蜘蛛,玉米主要防治纹枯病、玉米螟,大豆主要防治豆夹螟,海椒主要防治钻角虫、跗线螨。同时搞好化学除草及春、秋季田间灭鼠。
7、订单种植,确保增收。海椒、蔬菜、青饲玉米实行订单种植,播种前,重庆、成都等地蔬菜老板、养殖企业业主(凤鸣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银河奶牛场、大明科技园、李子园牧场等)就同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保证收完收尽。同时县级农业部门、乡级农业服务中心对品种选择、规范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科技水平,确保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