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工程,育繁推加销一体化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科技日报
时间:2006年3月13日10:00
地点:国家玉米工程中心大楼
向导:才卓(中心副主任)
玉米不仅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如燃料乙醇);它是东北地区的主导作物,其单产水平和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但是,目前我国玉米生产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美国最高试验单产达到32吨/公顷,玉米带平均单产12000公斤/公顷。德国试验田也达到23吨/公顷。而我国平均只有5100公斤/公顷,东北地区黄金玉米带也只有7500公斤/公顷左右。可见我国的玉米生产还有很大增产潜力。
提高玉米单产,扩大玉米总量储备,满足粮食、饲料和工业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进入了国家玉米工程中心科研人员的视野。
才卓说:中心组建以来,主持国家部委、联合国UNDP项目58项,已有23项分别通过科技部、农业部等验收。如“玉米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春玉米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专用新品种选育”等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选育新品种60余个,其中,国审品种11个;获得新品种保护权57项(相当于专利),是全国保护品种最多的单位;实现了专用(工业用)、特用玉米类型齐全,普通玉米早中晚熟期配套。
才卓告诉记者:这栋大楼里主要是进行品种选育的研究,楼内质量检控中心是全国起步最早的;“玉米种子幼苗培养室”比美国农业部的水平还好,效率是美国的四五倍,目前已在全国推广使用。
时间:2006年3月13日10:40
地点:国家玉米工程中心种子加工基地
向导:才卓(中心副主任)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堆积如山的玉米正经过“种子加工生产线”,进行烘干、脱粒、除杂、精选、包衣、称重、装袋、仓储。才卓告诉记者,这条“种子加工生产线”是去年12月刚刚设计完工投入使用的,具有最先进的重力精选设备。目前这个生产加工基地一年能生产加工6000万到1亿斤玉米种子。这个基地有标准种子贮藏库5000平方米,种质资源贮藏库300平方米。
才卓说,中心组建后,为强化产业化开发能力,创建了科技先导型企业——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吉农高新”的任务是转化中心的玉米研究成果,取得效益后反哺科研。从而构建了“育繁推加销一体化”种企模式,使种子产销能力逐年扩大,资产规模已达3亿元,同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才卓说,中心围绕玉米开发出单项技术——再由这一技术衍生出来产品——再由产品组建成分公司。如“提高化肥利用率综合技术”衍生出“玉米专用肥分公司”,每年效益在300万元以上;“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赤眼蜂防玉米螟技术)衍生出玉米生防分公司,年防治面积达700到1000万亩。“吉农高新”年生产销售玉米种子3000万公斤左右,利润2000万元左右;农肥、农药等利润500万元以上。
2004年—2005年,“吉农高新”有8个品种经营权转让,其中“吉单261”,甘肃敦煌种业首期转让费600万元,创国内单品种独家转让费最高记录。它已成为“中国种业50强”。
时间:2006年3月13日11:15
地点:国家玉米工程中心农民服务大厅
向导:才卓(中心副主任)
育成后的玉米品种经过加工、包装,最后送到这个农民服务销售大厅。玉米品种独自一个厅,隔壁是玉米专用肥,再隔壁是农药销售大厅。农民在大厅内可对40多个玉米品种进行挑选购买,还可同时买到玉米专用肥和农药。
才卓告诉记者:我们已形成“传统批发、销售大厅、直销处、总代理、委托经营‘五位一体’”的销售网络。东北三省一区拥有直销处、代理、委托销售商363家。
中心组建以来,推广新品种60余个,占吉林省年播种面积的60%以上,占东北三省一区的30%左右,辐射十几个省区。播种面积和辐射区域均比组建前大幅度增加,实现了北方春玉米区品种更新换代。“十五”增产51.8亿公斤,增收35.4亿元。2001年以来,中心选育的玉米品种:“吉单260、吉单180、吉单209、四密25”连续稳居全省播种面积前五位;“四单19”连续多年成为全国播种面积超千万亩的“五大品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