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朱彤
不久前,作为全国36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7名代表之一,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新国参加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并代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分组讨论会上进行了发言,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情况。3月中旬,与记者谈起这次科技大会,张新国还特别激动。他说,这次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大会确立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明确了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进程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园区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深刻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确保园区“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园区工作如何开展,首要的就是围绕创新下工夫,做文章,要将创新贯穿于园区工作的每个环节,不创新就会失去生命力。张新国主任介绍说,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由农业科技研发区、农业科技示范区和农产品加工区三部分组成,总面积332.3平方公里。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是昌吉州党委、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县级建制,被赋予计划、财政、外贸、规划、建设等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权限。
对园区的变化,他如数家珍。他说,自2002年5月经科技部批准成立以来,园区坚持科技兴园和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方针,按照“建设适合我区实际与特点的高新农业技术孵化基地、高新农业示范基地、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发展目标,发挥区位、资源、政策、品牌等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技支撑体系,培育支柱产业,较好地发挥了园区的科技示范与技术辐射功能、现代化农业科技产业的孵化功能。目前,已有西域种业、泰昆饲料、华兴农林等167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41家,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两家,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4家,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链。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相关度强的科技项目落户园区,国家瓜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大学科技园昌吉分园等相继建立。园内“农字型”科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推广应用,带动了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2005年,园区生产总值达5.2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200万元。
谈起今后的发展,他说,我们园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是,以乌昌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契机,充分发挥园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品牌优势,坚持科技兴园和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方针,着力打造园区品牌,加快培育和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构建“一园三区”格局,努力把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适合昌吉和新疆特点的高新农业技术孵化基地、高新农业示范基地、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基地。
在农业科技研发区建设6个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信息中心、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科教培训与咨询服务中心、物流与科贸中心、农业观光休闲中心。依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农业专家大院项目的实施,吸引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入园,形成“一企一园”或“多企一园”的格局,引进、开发、研制一批农产品新品种,试验一批新技术,实现一批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解决一批影响园区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为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广泛的技术支撑;建立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培养和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建成全疆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成熟农业高新技术的集成中心和农业科技信息辐射中心。
在农产品加工区建设4个加工园:绿色食品加工园、生物产业加工园、农畜产品加工园、药业加工园。围绕乌昌党委提出的“把乌昌地区建成全疆最重要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这一目标,按照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发挥区位、资源、政策、品牌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发展有优势和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培育壮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研究农产品保鲜、深加工及相关配套技术,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地域优势、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增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在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6大基地:畜牧良种繁育中心和高效养殖示范基地、优质高蛋白小麦制种示范基地、优质棉花种植示范基地、优质瓜果种植示范基地、优质苗木繁育示范基地、药用及芳香植物种植示范基地等。以昌吉和新疆特色农产品开发为重点,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现种苗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种养业规模化、专业化示范,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等,使全疆乃至全国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最优的农作物和畜禽品种、最佳的经营模式在示范区得以展现,实现对周边地区的重要示范带动作用,建成全疆最大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他最后称,为实现上述目标,园区将采取七项措施:一是把握产业定位,二是科学做好规划,三是加快基础建设,四是拓宽融资渠道,五是实施项目带动,六是强化招商引资,七是优化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