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电脑里种不出超级稻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袁隆平委员终于被几位苦苦追寻他的记者逗笑了:我体谅你们。政协农业界36组小组讨论结束后,他答应回答几个问题。这是今年两会上,他第一次公开接受采访。
我有一个‘曲线致富’的理论,给你们吹吹牛。详尽地给记者科普完超级稻之后,他开始替种粮的农民想主意。他说农民辛苦,种粮不挣钱。现在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些地方就削减粮田,拆东墙补西墙。这很危险。
将来超级稻普及了,既可以腾出地来种点经济作物赚钱,又可以保证粮食安全。他说,真正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靠科技提高单产量是前提。
他推广第一期超级稻的时候,湖南有一个农民跟他说:袁老师,我要谢谢你,我活了60多岁没见过水稻有这么高的产量。这位老农的下半句却是,不过我还要埋怨你,打这么多粮食卖不出去啊。
我说我告诉你一个曲线致富的道理。三年后再见到这位农民,他说,袁老师,这下我真的谢谢你了,你的理论管用。讲罢,他掏出一包烟,点了一支。
他从怀里抱着的一摞资料里抽出‘十一五’规划草案,熟练地翻到第11页,你看,这里面写了要‘培育和推广超级杂交水稻等优良品种’。一字一顿念得很认真。
这对您的超级稻研究管用吗?是不是会多给经费?有记者问。
不光是经费。现在很多地方根本不重视优良品种的推广。写进规划非常好,农民能得实惠。他笑着说,我也很受鼓舞。
他坦言现在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很不利于超级稻的普及:我见到一些农技推广站,农技人员工资都发不出去,还有个三不准———‘不准住店、不准打电话、不准坐公共汽车’,哪来心思为农民服务?
您着急吗?有记者插问。
不着急。政府现在很重视,将来由企业进来做这个事就会好的。
但是在下午的小组讨论会上,他还是忍不住表示了担忧:现在耕地减少每年控制在千分之三之内,千分之三就是600万亩!5年减少多少?而且人口每年增长千分之八,千分之八就是1000多万。怎么办?
但是现在的大学生都不愿意搞农业……
袁隆平打断说:我知道现在的大学生外语水平很高,计算机水平也好,可是电脑里是种不出庄稼的。我带研究生,首先一条就是要和我一起下田,否则就不带。我们搞的是应用科学。
他讲到几年前路透社发布了一条消息,说2005年超级稻亩产800公斤给农民造福。现在看来没实现,还得再等两年。我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电脑里模拟出来的。他说,就是在田里,土质、环境条件不一样,产量差距都很大。
要成大事就得流汗。自主创新其实并不难。现在的科研人员里有能吃苦的,只要能在他们当中百里甚至千里挑一就行了。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