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技挑大梁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农谚曰: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如今在河南农业又有了新内容:庄稼一枝花,科技来当家-农业科技进步对全省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八五”末的35%提高到41%,农业科技成为河南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粮、棉、油、肉产量在全国举足轻重。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河南省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相继建立国家小麦工程中心、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农作物(小麦、玉米)研究中心、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检验中心和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等农业研发机构,仪器设备部分达到了国际上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为河南省农业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还建立了以省农科院为中心由18个市农科所31个县级农业试验站组成的全省农业科研体系,建设了14个农作物新品种展览中心、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1个省级高新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园区和123个农业科技示范乡(镇)。
河南农业科技开发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要,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农业高科技上取得明显成效。“九五”期间,有149个品种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认)定,有近30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42个农作物新品种获国家“后补助”。“十五”以来,又有67个品种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目前,全省小麦已完成7次品种更新,玉米完成了5次品种更新。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95%以上。与此同时,在农作物育种理论和育种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省农科院芝麻中心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完成的“芝麻基因雄性不育MS68?1"及杂交品种“豫芝9号”,是世界上第一个芝麻杂交品种,标志着河南芝麻育种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批优质专用新品种的涌现,如“豫麦34"、“豫麦47"、“郑州9023"等强筋小麦品种和“豫麦50"弱筋小麦品种;粮饲兼用型糯、甜、高淀粉和爆裂玉米杂交种;春棉、麦套棉、无毒棉、杂交棉、抗虫棉和短季棉等不同生长类型的棉花新品种;花生、大豆、芝麻等作物也选育出了专用型品种,这些优良品种在河南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近年来,河南农业科技争取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逐步增加。目前河南研究的电磁亲和分子克隆技术,牛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小麦花药培养,畜禽疫病快速诊断技术,棉花、玉米、西瓜、果树等作物的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泡桐、甘薯、马铃薯、草莓、大蒜、葡萄等脱毒快繁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长入农业,农业“身强体壮”,河南农业正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全省已有112个县(市)建立了农技推广中心,2128个乡(镇)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分别占县(市)和乡(镇)总数的96.55%和99.12%。各级农技推广人员有29223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53人,农艺师2493人,助理农艺师3100人。建立了星火技术密集区10个,其中5个国家级,5个省级。区内人均年纯收入高出全省农村平均水平500?1000元。科技领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有111个县(市)配备了科技副县(市)长,1906个乡(镇)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通过科技单位下派的科技副职,直接参与地方政府的科技决策,实现了科研院校与县乡基层的技术、人才对接和优势互补,提高了基层科技管理水平,架起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
中国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