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生产挺起富锦农业脊梁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东北网2月24日电 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县、省农业科技标志性示范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的富锦市,近年来,通过推广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广大农户尝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的甜头。如今,这个市已形成9.5亿公斤的粮食生产能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55元,同比增长7.1%,创历史新高。
科技是保证农业发展的持续动力。这个市积极普及科技应用标准化,为农业发展注入后续动力。他们鼓励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技部门、科研单位共同参与,广泛开展农业科研活动,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科技对增产增效的支撑作用凸现。市种子公司聘请玉米和水稻育种专家共同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富391”玉米新品种已通过省级审定,比同熟期的品种增产15%以上。大榆树镇政府与省农科院共同开展脱毒种薯、种蒜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技部门与赛瑞糖业合力攻关,探索出公顷产量70吨的甜菜栽培模式。水稻推广了“三化”栽培技术,在稻瘟病大发生之年使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测土配方施肥播种面积达到全市总面积的50%。几年来,这个市共推广新技术12项,到位率均在8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加速科技推广进程,便于农户参观学习,这个市进行了区域化布局,采取市、镇、村3级投入,市、院、场合作共建的办法,建立市、镇、村3级科技示范网,形成“一主两副”长达150公里的精品示范带,园区辐射带动的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70%。
加强生产环节管理、提高栽培水平,是提高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手段。这个市大力推广栽培管理标准化,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坚持农时统一化、播种精确化、田管模式化,努力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效潜力。他们以市种子公司和民营种子生产企业为依托,建立良种繁育基地10万亩,保证良种供应,全市良种普及率达到100%。根据气候变化修订了原来的农时标准,使现行农时标准更科学,保证了农业生产安全。严格按照农作物标准化技术规程操作,做到了用种精良、下籽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密、播后镇压的精准化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示范园区的田间管理模式,及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作物安全成熟。
推进基础建设标准化,增强农业设施的保障能力。近几年,这个市抓住省里组建农机合作社的契机,发挥农机补贴的作用,引导农民大力调整农机装备结构,进行规模经营、连片种植,使全市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相继建设了三大防洪体系、三大排涝体系、三大灌溉体系,总防洪排涝面积896万亩,总灌溉能力30余万亩,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使全市大部分中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稳产农田。鼓励农民投资,加快旱灌设施配套,为增产增收提供保障。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草原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 张志春 来源: 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编辑: 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