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挑起弥渡农业产业化大梁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本报讯(记者 杨艳玲 通讯员 杨 宋) “我们村1259户农户靠种植大蒜、苦瓜等蔬菜走上了致富的路子。目前,我们村户户种蔬菜,种蔬菜的收入是其它经济作物的5至10倍,每户人均纯收入在2600元左右。”弥渡县太花乡张迁村委会的党组书记杨胜礼自豪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太花乡张迁村是一个传统的苦瓜种植村,2005年种植苦瓜面积达500亩,平均亩产苦瓜7.5吨,亩产值达8500元,最高亩产值突破1.3万元,扣除生产成本2500—3000元/亩,平均每亩增收近6000元,苦瓜种植成为该村经济增收的主要来源。
弥渡县是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县,是国家农业部实施淡季蔬菜开发、南菜北运的基地县之一,是云南省商品蔬菜基地县。其中以早熟大蒜、弥渡芋头等为主的蔬菜产品扬名国内外,每年都有一大批客商云集弥渡进行蔬菜交易。历届县委、政府都比较重视对蔬菜产业的培植,并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方式发展特色产业,把无公害蔬菜产业列入全县支柱产业加以发展。经过多年的引导、扶持发展,全县年种植蔬菜面积已达10万亩,复种面积达15万亩,蔬菜商品量达3.56亿公斤,产值2.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8.1%。蔬菜产品除满足本省的大理、丽江、迪庆、临沧等地需求外,主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部分蔬菜商品还出口南亚、东南亚及欧美国家。
2004年10月,该县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十六个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县”之一,并与省厅签订了行动计划责任书。2004年结合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县多方筹措资金投资440多万元,在太花乡张迁村委会、双海村委会、弥城镇城北社区居委会建成了8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安装频振式电子杀虫灯200盏,完善了沟、路、渠等基础设施。2005年,该县继续投资444万元,在新街镇新街、罗荡、海坝庄村委会建成1.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安装频振式电子杀虫灯240盏,在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内建成了标准化示范区1万亩,并在太花乡双海村委会建成了高标准的中心示范样板4000亩。通过试验、示范研究制定了大蒜、苦瓜等十个大宗蔬菜品种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编制成了《弥渡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手册》5000本,发放到户,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普及率达95%以上。目前,由农业局组织相关部门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2万亩,其中无公害红花产地认定6000亩,无公害子母辣产地认定6000亩,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60000亩,完成无公害蔬菜产品认定1个(苦瓜)。从2003年至今,从基地及市场随机抽取蔬菜样品5次100多个送往州、市、县有关部门进行检测,农残超标率从35%下降到5%以下,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该县把发展无公害蔬菜与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结合起来,选择了市场前景好、商品价值含量高的高产优质品种,如大蒜、辣椒等蔬菜产品作为食品加工的重点,并加大了扶持农业食品加工企业的力度。通过几年的发展,以大理高原农作物有限公司、太极食品厂、大理哈得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农业食品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促进了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良好格局。
弥渡县还是滇西蔬菜商品集散交易中心,2001年,弥渡蔬菜批发市场被国家农业部授牌指定为“定点市场”。目前,市场的蔬菜商品平均日交易量达600吨以上,带动滇西地区蔬菜种植面积80多万亩,农户近100万户,经济效益达7.2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该县和滇西地区的一大优势产业。
大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