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药

“湖泊河蟹持续产量最大化放养技术”领先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据新华社信息武汉1月19日电(崔永德 詹国强)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承担的"湖泊河蟹持续产量最大化放养技术"日前在武汉通过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在河蟹增殖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介绍,河蟹的湖泊养殖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的一项支柱水产业。但是由于过度放养导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湖泊河蟹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普遍滑坡。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湖泊河蟹最适放养量技术从而实现最大持续产量。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自2001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项目组应用渔业生态学和预测湖沼学原理和方法,开展河蟹养殖容量的系统研究。首先系统分析河蟹放养的生态学效应,确定沉水植物生物量为河蟹产量的限制因子,进而在建立沉水植物模型的基础上确定放养时期水透明度和水深的比值为驱动变量,建立了最大产量模型并实际验证,最后根据最大持续产量理论建立最适放量模型。先后在湖北省保安湖、梁子湖、牛山湖和鲁湖实验,推广面积约100万亩,产量为13100吨,产值达到4.5亿元。同时,河蟹品质得到保障,相继获得国家无公害和绿色产品证书。   专家认为,这一成果研制的放养模型简单实用,而过去关于河蟹养殖容量仅有水族箱的研究,难以推广到大水面。与国内外关于养殖容量的模型法研究相比,本成果有两个创新点:一是模型所用驱动变量简单易测,生产者容易掌握,而其他模型的驱动变量为生物参数或化学参数,较难测定;二是模型采用放养时期的参数为驱动变量,可及时准确地服务于放养生产,而过去的模型均采用生长期或捕捞期的参数为驱动变量,对估算当年放养量的作用有限。成果推广后,将使湖泊河蟹养殖的长期经济效益最大化,稳定增加渔民的收入,并且可以保护资源和水质,产生良好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可以在长江中下游的养殖湖泊广泛推广使用。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