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药

中国智慧激活美国专利“抗癌疫苗”H101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最近,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疫苗”H101已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许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准许上市的溶瘤病毒药物。   据介绍,这是一项在美国已经夭折的重要科学研究,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它不仅起死回生,并有望成为国内第一个打进全球市场的生物一类新药。   外国同行留下未解难题   加温疗法完成自主创新   9年前,美国生物学家弗兰克·麦考米克发现,将一种Onyx015的基因重组病毒注入肿瘤部位后,病毒就会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这就是“溶瘤病毒”名称的来历。鉴于这一发现蕴藏的巨大商机,麦考米克组建的Onyx生物技术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受到了追捧。   谁知到了1999年,美国发生了一例因基因治疗而死亡的病例,导致舆论及资本市场对于基因药物前途的担忧。Onyx公司不得不中断三期临床试验,并留下一个未解的难题:溶瘤病毒虽然瓦解了肿瘤本身,但已经转移的肿瘤细胞仍可能再次作恶。   1998年,在美工作多年的医学博士胡放带着一支科研团队来到上海,并收购了上海三维生物技术公司。从模仿开始,团队对该病毒进行了一些基因片断的微调,并以H101的名义申请了国内专利。在研究中,他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临床病人由于病毒作用,常常会发烧。这本来是副作用,但偏偏烧得越厉害的病人,疗效越好。   2001年春,胡放向美国贝勒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授陈思懿提及这一现象。没多久,陈教授揭开了“发烧”与“疗效”之间的秘密———如果给H101嫁接上热休克蛋白,免疫系统便可识别癌细胞遗传密码,并进行“追杀”,这种病毒被命名为H103。在此基础上,团队的吴波博士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让病人发热,甚至直接给病灶部位加热,比如焐个热水袋。对15个晚期癌症病人的临床研究发现,这种加温疗法的有效率高达50%。至此,他们在溶瘤病毒研究方面已全面超越美国同行。   专利收购挺进全球市场   个别突破达到创新高点   三维对H103和包括“热水袋疗法”在内的一系列疗法申请了全球专利。但要真正把这个被中国智慧激活的新药打入世界市场,还必须获得溶瘤病毒的全球专利。   2004年1月,三维走上专利收购之路。2005年2月,谈判协议最终达成:三维向Onyx首付100万美元,并在日后给予5%的销售分成。这是一笔相当合算的交易,因为一项世界顶级新药的研发成本常常高达10亿美元。   这次收购使得三维拥有了H101的全球知识产权,并继承了Onyx在美国完成的一、二期临床实验。根据国内临床实验积累的经验和数据,三维预计在美国做三期会很顺利。   在新药研发的7年里,三维生物走出了一条从模仿国外研究成果、再到自主创新,最终按国际规则收购全球知识产权的中国式创新之路。   回顾H101的创新之路,胡放感慨良多,他说,虽然目前我国的科研实力在整体上无法超越发达国家,但如果站在巨人肩膀上,找准几个突破点,还是能够达到创新的制高点。(田泓)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