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药

科技砝码量增产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 孙卫东 刘华 虽然是隆冬季节,但盘县板桥镇一些还留着稻茬的田里长出了半尺高的马铃薯苗。 “这是用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种植的马铃薯。”盘县农业局农推站站长李学武说,“这项马铃薯种植技术,不但可以利用冬闲田土进行种植,提高复种指数,还省工省力,不用翻犁田土就能种植,用这项技术种植马铃薯,亩产可达900公斤。所产的马铃薯上市早,市场价较高,每亩纯增收986元。 ” 盘县是从2002年开始试验示范这项技术,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这项技术已得到了农民的青睐,示范推广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已示范种植2600亩,增产增收效益日渐显现。 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是我市农业部门近年来向农户示范推广的农业新技术中的一种。“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积极开展农业适用技术特别是轻型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的推广,稻田油菜免耕、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秸杆还田、绿肥综合利用、旱地宽厢宽带等一批新技术,在农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果,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人多地少,是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加上高海拔、地势崎岖、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分布不均等地质、气候不良因素的影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每迈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以科兴农、以科促农”,“十五”期间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坚持这一思路,以加大农业的科技砝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加快发展。为此,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的步伐,对农作物品种不断进行更新换代,大力推广有效抗御自然灾害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方法,特别是重点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稀植、玉米育苗移栽、双低油菜免耕栽培、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平衡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生产、反季节蔬菜生产等一批成熟的农业适用技术,使农业科技的技术到位率和推广覆盖率逐年提升,效果日益显著。 市农业局局长江胜东认为,推广良种良法,抓好示范样板,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送科技下乡,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十五”期间各级农业部门“以科促农”的4个着力点。 ———良种和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去年,全市推广杂交玉米82.32万亩,比2000年的67.4万亩,增长了22.1%,普及率达到77.7%;推广杂交水稻25.64万亩,比2000年的20.19增长26.7%,普及率达到76.3%;推广脱毒马铃薯56.43万亩,普及率达到66.7%。推广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达到18.79万亩,比2000年的12.8万亩增长了46.8%,推广率达到55.8%;玉米育苗移栽达到40.11万亩,比2000年的38.3万亩增长了3.42%,推广率达到37.8%;油菜育苗移栽达5.15万,推广率达到42.1%。5年来,各级农业部门推广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达114.1万亩;主要粮油作物平衡配套施肥面积每年都达到130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达180万亩。另外,油菜育苗移栽、玉米地膜覆盖、合理施肥与合理用药等无公害技术及其他农业适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农业适用技术试验示范点多面广,示范带动效应明显。有关资料显示,去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共办示范样板点546个,总示范面积为37.58万亩。全市涌现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示范样板点,如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综合示范点示范600亩、六枝特区梭戛乡杂交玉米育苗移栽示范500亩、地膜覆盖栽培示范500亩、盘县板桥玉米育苗移栽示范300亩等,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通过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素质。各级农业部门以送科技下乡活动、集中培训等形式,对农民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据农业部门统计,“十五”以来,全市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0008期,培训农民134.7万人(次),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40余次,印发技术资料上百万份,为农业提高科技含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各级农业部门在去年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这项工程在各县、特区、区的7个乡镇、70个村、700户科技示范户进行试点,同时,结合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增产工程项目进行实施,完成种植面积33641亩,带动农户1.96万户。这项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型企业、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在我市已逐渐形成。 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加大科技力度,使全市农业的科技普及率得到提高,常规农业适用技术不断巩固和发展,特别是一些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推广面逐渐扩大,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六盘水日报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