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明珠”引领农业时尚 ———大连市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纪实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作者:季林;于险峰;张仁军
大连被称之为“北方明珠”,是一个时尚之都。但大连的农业发展条件也极为优越,素有“苹果之乡”、“水产基地”之美誉。大连苹果驰名中外,海珍品鲍鱼、海参、扇贝等产量极丰。2001年中央领导对大连提出要求: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大连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大连农业也要引领时尚了,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役在大连市打响。一个以结构调整立体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发展国际化为基本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大连得以实现。
加大农业投入———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大连市委书记孙春兰指出,农业如果不能现代化,大连的现代化就不会实现。市长夏德仁要求用国际化、现代化的思路推进农业发展。大连每年预算安排支农资金增长幅度都高于财政收入增长水平,政府连续几年出台优惠政策。
一年出台一个既有方向性指导,又有很强操作性和含金量的重要文件。2002年出台取消水果特产税的文件,2003年出台了支持拉动农民增收项目发展的文件,2004年出台了扶持低收入乡镇发展的文件,2005年出台了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文件……这些支农惠农的政策,顺民意,得民心,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护。2004年各级财政用于“三农”投入达到12亿元,等于“九五”期间财政投入农业资金总和的2倍,2005年对农业的投入已超过2004年。
建设农业园区———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起飞平台
2001年起,大连市决定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切入点,确定实施了“121”现代农业园区工程。即在金州区兴建一处15平方公里的市建园区,每个区市县兴建两个万亩以上园区,每个乡镇兴建一个3000亩以上园区。经过反复筛选论证、规划设计,决定兴建有种植业园区、畜牧业园区、水产业园区、综合园区组成的136个三级兴建的现代农业园区。市建园区突出综合示范作用,县建园区强化当地资源开发,发挥示范、展示、培训、辐射作用,乡建园区重点实施一园一品的专业化生产。水产业重点建设了10大无公害渔业基地、10大现代渔业园区和10大优势产品养殖出口基地。畜牧业每年培育10个规模化良种繁育基地、40个规模化饲养小区。水果重点发展10个万亩水果生产基地。蔬菜重点加强100个无公害、绿色食品和规模化保护设施基地建设。花卉重点完善提高20个百亩以上的产业基地。
以龙头企业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003年以来,大连市政府实行了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10%、县级政府给予2%的补贴政策,同时在土地、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了扶持,极大地吸引了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向农业的投入。
目前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已达到385家,销售收入达到321亿元,其中超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46家。
发展优势产业———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大连市坡耕地多,土壤瘠薄,人均耕地少,水资源缺乏,发展粮食生产不是强项,靠种玉米不能使农民富裕起来。因此,他们因地制宜,发展比较效益好的五大优势产业。渔业实施“六个百万工程”,加大了养殖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力度。三年来,工厂化养殖面积由25万平方米增至80万平方米,鲍鱼产量已占全国的60%,海参产量突破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繁养基地。畜牧业以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为重点,市、县、乡、村四级防疫检疫体系,新建规模化、专业化饲养小区和良种繁育基地208个,生猪实现由大量外购到批量外销的历史性转变,2004年已销往京、津、沪、鲁等市场40万头。水果业全面完成老残果园改造,新发展果树40.3万亩,特别是大樱桃种植面积由4.9万亩发展到20.4万亩,年产量突破万吨。蔬菜业每年新发展保护地蔬菜5万亩,总面积达到45万亩。花卉业从小到大,2004年产值达到8亿元,已跨入全国10大花卉生产和消费城市行列。
实施对外开放———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
推进农业国际化是大连市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定位。每年市县两级组织上百次国内外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活动,并通过以商招商、电子招商、民间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投资大连农村,大力推进大连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增强了农业的自身活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到2005年9月底,全市新批准设立的农业外商投资企业75家,实际利用外资1.46亿美元,同比增长48.9%;农产品出口创汇8.2亿美元,同比增长41.4%;引进内资22.4亿元,同比增长12%。同时,还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境外办企业,已在国外投资5404万美元,开发农业项目22个,有5家企业在俄罗斯、泰国设立了农产品销售公司。2005年向境外输出劳务人员4500人,每人平均年收入达6万元。
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管理,全面推进农业的国际化标准进程,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2002年初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大连市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3年7月1日率先在东北地区正式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投资1720万元建立起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开展了大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98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80个,绿色食品160个,有机食品21个,获得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企业168个;累计投资1380万元,培育创建30个市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30个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制定20余项地方农业标准,搜集、整理、重点宣传推广了适合大连市农业生产的124项农业行业标准,农业标准化生产率由“十五”初期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60%;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使大连市农产品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