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关于农民增收的系列报道之三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创建农民增收的科技服务体系,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加强指导,提供优质服务。据统计,市科技部门共组织科技巡回报告375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580期,培训农民10.1万人次,技术咨询12.2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数万份。重点推广了水稻丰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动植物新品种引进、农业信息传递、重大动植物防治等农业实用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南陵县育种专家程太平选育的皖稻143优质米通过部级鉴定,推广采用“早晚同种直播技术”,复种面积2万亩,平均单产489公斤,登场收购价格每百斤102元,高出杂交稻价格45%以上,增收近600万元。芜湖县农业专家杨良金培育的“富硒稻”被农业部初定为优质特种米开发项目,今年种植500亩,平均单产500公斤,收购价格每百斤100元,创经济效益50万元。
与此同时,今年我市还重点加强了对稻飞虱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为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民间服务体系等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到目前为止,全市现有各类型的农民专业协会156个,协会会员2.74万人,带动农户1.65万户,年营销额2.85亿元,从而拓宽了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我市农产品销售,在连接农户与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芜湖县组建清水苗木花卉协会,有10家苗木公司,拥有固定资产800万元,带动农户1346户,苗木基地面积2.9万亩,在京沪等地承接绿色园林规划项目,将本地苗木直接销往外地,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繁昌县小洲蔬菜协会是全省首批星火计划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中介机构。该协会现有会员618名,推广采用“蔬菜保护地栽培”等实用新技术,蔬菜复种栽培7.5万亩,总产15万吨,总产值9000万元。在蔬菜方面进行了两个项目的研发,其中上报省星火计划的“大棚蔬菜无公害技术研究”项目,试点1500多亩,创平均亩产4802公斤,每亩经济效益达到5177元,使菜农直接收益。
此外,我市坚持围绕发展“开放型农业”,实行招商引资、立项争资、民间融资等举措,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今年,已向农业部申报芜湖县渔业病害防治中心、动物防疫站,南陵县渔政中心、户用沼气池等4个项目并获批准,争取国债资金近500万元。芜湖县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总投资585万元,已建户用沼气池3000口,每年可节约燃气费100余万元,节约化肥农药50万元,年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150余万元。南陵县引进的山东九发集团以蘑菇等蔬菜产品加工为依托,一期投资6000余万元,目前已开工投产,有效地促进了该县蘑菇生产向规模化发展。芜湖县引进浙江恒达集团投资1.29亿元新建的芜湖恒达花卉城,已完成拆迁征地工作。农业大项目的引进和实施,有力地增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后劲。去年省种子质量检测芜湖分中心等5个新建项目和市良种繁育基地、南陵县“十五”第二批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个续建项目正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