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药

让杂交水稻既高产又优质-记育种的新星林纲

时间:2009-11-06 来源:  作者:
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消息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湖南出了个袁隆平,研究开发出了高产杂交稻,基本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因而被称为杂交稻之父。   而今,中国四川出了一个林纲,他在继承袁隆平杂交水稻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了“宜香优”优质高产杂交稻,重点解决了杂交稻既高产又优质的问题。   一个主攻高产。   一个主攻优质。   林纲已创造出60多亿元的效益,他主持的研究成果潜存的价值无穷。   作为四川第三届“杰出创新人才奖”候选人,人们惊异地发现了宜宾市农科所突然冒出来的林纲。   世界领先水平   林纲主持育成了世界领先水平的优质杂交水稻不育系宜香1A等核心材料17个。   不育系选育是三系杂交稻育种的难点和重点。林纲在三系杂交稻不育系选育上首创了“粘稻和糯稻杂交选育低直链淀粉含量材料的育种技术和高温胁迫选育低垩白率的育种技术及隐性基因目标选育技术。”该不育系的育成,改变了我国三系杂交稻育种中不育系育种长期徘徊不前的米质不优问题,受到科技界公认,并受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我国杂交水稻优质不育系选育上的重大进展。   目前,宜香1A已被袁隆平所在的隆平高科等100多个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广泛应用,成为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优质不育系。并于2001年通过四川省科技厅鉴定。   他主持选育的优质香型不育系宜香6A、恢复系宜恢1577、宜恢1979、宜恢11号等16个骨干优势不育系和恢复系,先后于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通过四川省科技厅鉴定。宜恢1577于2001年通过四川省科技厅鉴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核心材料的育成,不仅为该所水稻新品种层出不穷、不断涌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丰富了我国杂交稻育种基因库。   品种组配创新   林纲领头研发的品种组配创新,育成已通过审定38个被市场公认的杂交稻品种。用宜香1A组配的杂交稻组合150余个,均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通过审定38个,其中已通过国家审定品种7个,各省审定品种31个。   该所积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已申请和被授权的农业植物新品种33个。特别是林纲带头研发育成的宜香1577、宜香3003、宜香2292分获2000年度、2001年度四川省第二届、第三届“稻香杯”优质稻米奖,2003年获第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交易会“后稷奖”,成为全国主推品种。   特别是宜香系列品种的育成,改变了我国杂交稻高产不优质的格局,为我省及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大量优质高产且安全的品种。   这些已审定的品种的开发权已被隆平高科、中国种子集团等32家全国重点龙头企业以8033万元的高额资金购买,宜宾农科所成为全国农业知识产权转让签约额最高的科研单位之一。其中,隆平高科以高达1608万元的转让费购买了其中两个品种,创造了全国杂交稻单项品种权交易最高纪录。   以高额资金购买品种开发权的还有中国种业第一股上市公司安徽丰乐种业、中国种业百强第一的中国种子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甘肃敦煌种业等。中国农科院独资的中农种业集团公司等158家国家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成为宜香杂交稻种子的区域经销商。   几年时间,“宜字头”高产优质杂交稻新品种“井喷”式的爆发,迅速突破宜宾及四川,覆盖了湖北、湖南、重庆、安徽、福建、广西、海南、陕西、河南等南方稻区16省市,并走向越南、菲律宾、泰国、印尼等东南亚8个国家。而今,“宜字头”杂交稻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许多企业还要期货,种子销量占我国杂交稻市场份额10%左右。   五年前,宜宾农科所杂交稻开发能力不到10万公斤。现在宜香杂交稻上市种子高达3000万公斤,是五年前的300倍以上。其中,该所控股的宜字头种业公司,生产规模已达2万亩,常年生产经营杂交稻良种达300万公斤。转让开发权企业种子上市2700万公斤。米业龙头企业开发能力8万吨。去年,仅五粮液酿酒转化就利用宜香专用稻谷1.2万吨。以宜香杂交稻品种权为纽带,包括宜字头杂交稻种业、宜香米业、宜香米制品业产业链已成雏形。   宜宾农科所研发的杂交稻种子现累计推广面积达1.22亿亩,创社会经济效益61.06亿元。因此宜宾市农科所被我国杂交系育种界称之为近年来杀出的一匹黑马。   按照农科所领导班子的新思路,该所一边缩短成果研制时间和试验示范时间;另一边加大开发转化、合作力度。以品种权为核心,两条腿转化成果。一是联办或自办公司(协会)。与川丰种业、西南科联种业联合组建了由宜宾农科所控股的宜字头种业公司。该公司为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宜宾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成都设有办事处,已步入了快速规模发展的新阶段。该所自办宜香种业公司和宜字头专业技术协会,从事亲本种子的生产经营和宜香米及米制品业开发。二是知识产权转让。较好地处理好了成果转化中放与收的关系。该所还重点实施了宜香稻米产业化工程项目。其中实施了宜香稻种子工程、宜香米工程、宜香米制品工程等。   赢得国内外市场   林纲主持的杂交稻科研成就,不仅赢得了国内外市场,而且受到了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市科技、农业等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由于林纲同志在水稻育种技术上的创新开拓和取得的惊人业绩,他2001年担任国家原原种基地项目水稻育种技术负责人;2003年担任国家“863”水稻超高产优质育种项目技术负责人;2003年担任了科技部“宜香1A”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技术负责人;2000年担任四川省农业厅水稻联合育种攻关组副组长;2002年成为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委会成员。   由于林纲同志领头的水稻研发成就显著,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突出,宜宾市农科所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集体。   2004年,在国家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和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组织的最具权威的评估中,宜宾农科所在全国840个市地级农林科研机构中,科技竞争力排序跃升全国第二名,已跃居全国行业领先地位。并载入了科技部出版发行的《2004年中国农村科技发展报告》。   最近,宜宾农科所又被农业部确定作为今年新启动的我国跨越计划超级稻课题长江上游组的三个主研单位之一,这是我国进入该课题的唯一地属农科所。   五年前,宜宾农科所财力拮据,负债数百万元,是宜宾市一个老大难单位。现在,该所负债全部还清,新增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成为省级文明单位,获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交易会后稷奖1项,省稻香杯奖4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8项,其中市级一等奖11项。实现了从老大难单位向全国地市级农林科研所科技竞争力排序第二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   该所盘活闲置人才资源、重用林纲这样的本所专家,推进成果产业化的做法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由省委常委办《领导参阅》转发市州和省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阅。   而今,宜宾农科所,已先后成为国家水稻原原种基地、国家“863”重大攻关、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跨越计划超级稻选育项目等承担单位。   中央和地方媒体以及国外权威媒体纷纷报道宜宾农科所的科研成就。   与众不同的科学精神   林纲与众不同的科学精神是不为得奖,不为得多少红本本,不为名和利,不愿张扬自己,而是多年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地工作,力求多产优质稻谷,努力解决中国人如何吃好饭的问题,因而同事们都信服他,拥戴他,每次投票,他几乎是全票。   五年前,宜宾农科所还是一个基础差、底子薄,可有可无的单位。五年后的今天,该所科研成果国际领先,科技竞争力排序全国前茅,知识产权转化异军突起。大家公认,是“宜字头”优质杂交稻救活了这个科研单位。   五年前,水稻研究仅有所内30-50亩土地,现在除所内土地外,该所在海南购土地0.5亩,房产350平方米,在海南陵水、宜宾南溪、成都双流等地租赁土地192亩。五年前,研究人员仅5人,现在25人。   五年前,研究经费仅几万元,现常年100万元以上。拥有育种材料2万余份。五年后的今天,水稻研究室在2005年度四川省杰出创新人才候选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在首席专家林纲的带领下,水稻研究团队先后涌现了市拔尖人才2名、市学术带头人2名、市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省先进工作者1名、市先进工作者1名、市优秀共产党员1名,水稻研究室2004年还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重大攻关计划、国家跨越计划超级稻研究、国家水稻原原种基地建设项目、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四川省水稻联合育种攻关等任务。该所先后育成并通过技术鉴定国际领先水平的优质杂交稻不育系宜香1A、宜恢1577等核心材料17个。   该所玉米、油菜、小麦三个作物的育种,已有突破性的进展,杂交油菜品种宜油13号通过四川省审定、宜油14号在四川省区试第二名的基础上已参加国家长江中游区试以及湖北、安徽、陕西省区试,小麦品种宜麦8号已推荐四川省审定。   业内人士评价说:袁隆平解决了中国杂交稻的高产难题,宜宾农科所解决了杂交稻的高产与优质有机结合的难题。   手记   水稻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粮食品种,随着人口的剧烈膨胀,吃饭成了中国的最大问题。袁隆平院士历史性地找到了以提高产量为主的杂交稻新品种,基本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为中国和世界的水稻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市场对优质大米的需求越来越高,杂交稻的优质高产成了世纪新课题。宜宾农科所新班子果断地把科研开发工作重点转移到水稻上来。研究经费优先安排,配备业务精、作风硬的专业人员,一切资源向水稻重点倾斜。以林纲为代表的小小的宜宾农科所水稻室以敢于“上天揽月”的创新精神,创造了杂交稻优质高产的人间奇迹。   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推广应用,在于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科研发明只是为了得到一个本本,然后束之高阁,那就没有多大意义。如果发明创造只是一次性出售知识产权,做一锤子买卖,那也是短视的。宜宾农科所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占领高端市场,延续性地运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战略性的知识产业链经济,给人类造福,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 童顺鸣   编辑:邱波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