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网

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市场网!

农资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种子

中国大豆要靠两大优势突围

时间:2009-10-17 来源:  作者:

中国大豆要靠两大优势突围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连年上升,大豆产品自给率不断下降。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分别达到了7825万吨、5600万吨和3700万吨,位居世界前3位。而中国大豆总产量仅为1830万吨,居世界第4位。我国在食品工业方面消耗大豆1000万吨左右,有豆制品生产企业2000多家,但是,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生产企业不足60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不到10%。中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国,其大豆产量却在全球的份额中逐年下滑,大豆加工业大幅退步,这令中国的大豆专家忧心如焚。

    我国大豆产业如何破局、走出困境?成了近日中国大豆食品学会主办的“首届大豆产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议论的中心话题。

  国内大豆“扬短避长”

  中国进口大豆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国产大豆数量,成了大豆的进口大国,使中国的大豆产业面临着严重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指出,中国的大豆产业已经处在极度不安全的漩涡中,西方垄断集团企图扼杀、吞并中国的大豆产业。

  中国大豆产业退步的原因有很多,专家认为根本原因是中国大豆精深加工不够,而且企业规模小,分布零散,技术设备落后,缺少生产标准,缺乏自主创新的产品和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同时,中国大豆的“蛋白质高”和“非转基因”这两大自身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反而“扬短避长”,明知中国大豆出油率低,却大量发展榨油企业,没有做好“大豆蛋白”这篇文章,也没有打好“非转基因”这张绿色招牌。

  我国大豆加工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正严重影响着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工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是油脂加工业,产业链条短,结构单一。所需要的大豆原料注重的是出油率和质量的稳定,这正是国产大豆的弱点,竞争力差,因此被进口大豆所排挤。大豆蛋白质、营养品的生产量比较少,不占主导地位。二是加工制成品中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要求不明确,二者价差没有拉开,国产大豆非转基因的优势没有发挥。

  科技成为产业“发动机”

  据介绍,大豆蛋白产品包括大豆粉、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大豆肽等。市场上,每500克大豆粉售价为2.5元,而进口蛋白营养粉每500克售价高达300元,二者价格相差100多倍,可见大豆深加工的利润空间之大。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大豆粉在传统主食上当主角,也要重视开发大豆蛋白的高端产品,提高大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没有精深加工,就没有利润,没有产业生命力,大豆行业要站在世界科技制高点,就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大豆精深加工上狠下工夫。目前,我国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大力加强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在含油率及单产方面的科技研发,以提升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综合竞争力。二是延伸大豆产业链,即研发综合开发利用大豆资源的先进科学技术,像大豆蛋白、保健品与化工产品的研制等,以提高大豆附加值和大豆压榨加工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创新大豆产业信息系统,即形成全国统一的集大豆生产、消费、流通、期货及国际大豆产与销的各类信息于一体的大豆信息系统,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国内、国际大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经营,以灵敏的信息为武器防范国内外大豆市场的各种风险。

  盖钧镒院士还指出,中国要创建独立自主的大豆产业,传承中国的大豆发明成果,深度挖掘大豆资源,打造好自己的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美国大豆业已经开始在我国进行知识产权的申请工作,今后有关大豆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申请还会更多。如果我们不重视大豆科研的知识产权保护,“种中国豆,侵美国权”就会变为现实。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投稿服务